级子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数据分析

文章内容

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城镇化水平高但国内生产总值低,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城镇化水平高

tamoadmin 2024-06-04
1.为什么北非城镇化水平高2.日本,印度,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巴西,埃及自然人文方面信息3.保险参与新型城镇化研究4.有谁知道初二生物地理会考哪些、5

1.为什么北非城镇化水平高

2.日本,印度,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巴西,埃及自然人文方面信息

3.保险参与新型城镇化研究

4.有谁知道初二生物地理会考哪些、

5.帮忙整理以下八个国家的自然、人文、经济、政治

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城镇化水平高但国内生产总值低,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城镇化水平高

海西州城镇化水平高的原因是海西州雄厚的资源禀赋条件,经济发展水平高。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海西州2015年城镇化水平达70%以上,处于高水平阶段,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使得城镇化发展水平快。

为什么北非城镇化水平高

城市房产本身被附加了很多额外价值,直到今天越来越多朋友购房的目的已经不是单纯的居住。第二、城镇化率是有数的,比如70%左右基本上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进城的人数大量减少住房需求减弱也是必然。这个是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当进城的人数减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对于住房的需求肯定会减弱,那么对于房产的需求量也就会减弱。

这也是为何如今看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国内顶级企业很少见到房地产类企业的原因,因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率达到70%以后,对于房地产的需求肯定会减弱,房地产行业也基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城镇化水平高不代表城市资源分配均匀,我国房产的难点在于背后的资源依附度过高第一、城市化水平高不代表城市资源分配均匀,在城市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优质资源聚集的房产还是稀缺。

就以如今的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为例(城镇化率早就超过70%),为何这些城市不同区域的房价差距会这么大(最优质区域10—20万一平米,最差的也不过3万一平米)?其实还是因为区域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看看优质区域集中的教育、医疗、单位等就知道原因所在了。从理论上来说城市化水平越高人们对于房产的依赖越低,但是实际情况是优质地区的房产始终不会受到影响,而且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第二、欧美国家城镇化率高后对于房地产的需求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各种资源配套等与房产连接性不强。欧美国家不会因为你没有房产而不能随便落户、不能就业、不能受到优质教育、不能接受医疗等。说白了我国目前房产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供需问题、金融问题,关键是背后资源分配不均或者叫优质资源严重稀缺导致的,因为优质资源本身稀缺各个城市不得不通过房产来进行筛选。

日本,印度,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巴西,埃及自然人文方面信息

北非地区基本算是非洲最富裕的地区,人口属于生活在低纬度的白种人,总体人口不稠密,带来了人均相对较多的自然资源拥有量,其经济水平相对较高,因而城镇化水平高。

北非地区隔海与南欧相望,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优势,发展出口贸易工业很有优势。北非不需要其他自然资源,只需要人力资源就可以了,进口原材料,发展出口贸易工业,就可以实现国家的比较富裕。

北非地区属于比较世俗的阿拉伯地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比较多,可以从北非相对较低的生育率感受这一点(北非生育率虽然比中国生育率高许多,但是在阿拉伯国家中已经是比较低的了)。妇女地位与城市化水平对北非生育率起着决定性影响。较低的生育率显示了北非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妇女地位不算太低。北非地区妇女应该可以就业,这与海湾(波斯湾)地区妇女就业地位应该有所不同。

保险参与新型城镇化研究

日 本

一、位置范围及重要地理事物

位置:纬度:北温带(30°N—45°N) 海陆: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范围:北海道、本州、四国、四大岛及诸多小岛组成的群岛国家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山地丘陵为主(3/4),沿海地带分布着狭小平原,关东平原最大;

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活火山,最高)——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2.气候: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温和,降水较多;夏季凉爽,降水

丰富)

3.河流:短小且水流湍急(原因:降水多,山地多,国土狭小)

4.生物:温带落叶阔叶林、森林覆盖率高(75%)

5.资源:森林、水利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

三、人文经济地理特征

1.人文 (1)人口众多,1.2亿,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人口素质高

(2)种族:**人种,大和民族 (3)宗教:佛教为主,部分基督教

(4)食品:主食稻米,副食:渔产品

2.经济

(1)农业—发达

种植业:平原狭小,人多地少,稻米单产高,可自给

措施:小型农机具;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培育良种等

渔业发达:远洋、近海捕捞和近海养殖发达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形成著名的北海道渔场

其他:丘陵种果蔬,但仍需大量进口

(2)工业—发达,仅次于美国

发展条件:有利条件:丰富且高素质的劳动力;较高的科技水平、便利的海运条件

不利条件:工业原料、能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

发展模式:外向型经济——进口原料(煤:中国、澳大利亚;石油:中东;铁:巴

西、澳大利亚、印度)、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主要外贸对象:美国,亚洲和西欧

工业区: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和濑户内海工业带:京滨、名古屋、阪神、

北九州、濑户内工业区(多优良港湾,便于海运)北九州为“硅岛”

评价:日本工业虽发达,但是原料过分依赖进口,产品依赖出口,经济具有脆弱性

(3)城市:首都:东京

港口或工业城市:神户、横滨(最大对外贸易港)名古屋、福山、大阪、北九州!

印 度

一、位置与范围

(一)位置

纬度位置:热带及北温带(大部分在10°N-35°N,70°E----95°E)

海陆位置:喜马拉雅山以南的亚洲部分,南到印度洋,西有阿拉伯海,东接孟加拉湾

(二)范围:七个国家一个地区

二、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形:三大地形区

北部山地——主要为喜马拉雅山 中部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南部高原——德干高原、东西高止山脉、沿海平原

(二)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旱季为10-次年5月(10---次年2月为凉季、3—5月为热季),雨季为6-9月,受地形影响气温比同纬度偏高(北面山地阻挡冬季寒冷气流),

雨极—乞拉朋齐(夏季风,迎风坡)

西北部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于印度沙漠,冬季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夏季风西南风无法到达

历史上对森林的破坏

(三)水文

受季风气候影响,河流流量较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1.恒河:源于喜马拉雅山,流经印度西北部,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恒河三角洲是南亚最大的三角洲恒河中游的瓦拉纳西是印度教的圣地

2.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支流,上游为雅鲁藏布江

三、社会经济概况

(一)人口

人口第二大国:人口超过10亿;白色人种;人口增长快;多民族国家,居民大多数信奉印度教

(一)农业

1.发展有利条件:耕地面积大(国土一半);土壤较为肥沃(农耕历史悠久);热量水分充足

不利条件: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得早去得晚——涝灾;夏季风弱,或来得晚去得早——旱灾) 3.分布:气候和地形直接影响作物的分布

降水北部大致由西向东增多;南部半岛沿海降水多,内地降水少

小麦喜温耐旱——恒河中上游、德干高原西北部 棉花喜温耐旱——德干高原西北部

水稻喜温喜水——沿海平原和恒河平原中下游 茶喜温喜雨厌水——东北部山地迎风坡

黄麻喜温喜雨喜水——东北部恒河平原下游

4.农业改革

(1)关于绿色革命:

背景:人口过多,旱涝频繁,农业不稳定

核心:推广先进的耕作制度(变旱地为水田,变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和高产良种

效果:粮食产量大大提高,在正常年份可自给

(2)白色革命:20世纪80年代,提高牛奶产量,增加国民营养,改善国民体质

(3)蓝色革命:发展海洋水产业

俄 罗 斯 (一)位置:北温带为主,北部北寒带(50?N-70?N)经度位置:30?E-180?

海陆位置:欧洲东部,亚洲北部,东临波罗的海,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与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等国接壤

(二)范围

欧洲部分1/4,人口3/4;亚洲部分3/4,人口1/4,地跨亚欧两洲的欧洲国家

二、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比较平坦,平原和高原面积大(主要地形区及界线)

(二)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较少,略集中在夏季)

1.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地区 2.温带季风:东部太平洋沿岸

3.温带草原气候:西南地区 4.地中海气候:黑海沿岸

5.极地气候:北极圈内

(三)水文

1.伏尔加河:发源于东欧平原,注入黑海,全长3600千米,欧洲第一,水能丰富,航运便利,有运河与顿河相连,通向黑海

2.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发源于南部山地,向北入北冰洋,水量丰富,冰期长,秋末冬初,冬末春初有凌汛,下游沼泽广布,永久冻土层

3.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1600m)

(四)生物:温带草原、亚寒带针叶林带

(五)资源:极为丰富,森林、草原、水能、水资源和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石油:秋明油田、第二巴库, 铁:库尔斯克,煤:库兹巴斯

三、社会经济概况

(一)人口

1.5亿,集中在东欧平原,白色人种,俄罗斯族为主,基督教,素质较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二)农业:受气候因素的影响产量不稳定,需进口

1.分布:东欧平原和南部顿河流域

2.农产品:小麦、甜菜、马铃薯、向日葵、亚麻等

(三)工业:重工业为主

1.条件:丰富的资源和雄厚的科技力量

2.分布: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机械、化学、轻工业

乌拉尔工业区——钢铁、机械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四)城市

首都——莫斯科:最大城市,最大综合性工业中,最重要交通枢纽,政治和文化中心

(红场、克林姆林宫)

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沿岸的海港,第二大城市

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海港

摩尔曼斯克——北冰洋沿岸,终年不冻港

德国

一、位置和范围

(一)位置

经纬度位置:北温带(47 ?N—54 ?N ,10 ?E)

海陆位置:欧洲中部,北临北海,波罗的海;陆上和9个国家接壤

交通位置:欧洲陆上“十字路口”水陆交通便利

二、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南高北低

北部北德平原,中部谷地宽阔的山地;南部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

(二)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

北德平原海洋性更强,冬季阴冷,夏季温凉,降水更多

南部高原山地,纬度低,河谷地带,日照时间长,气温较高

(三)水文:河流多,水量大,航运便利

1.多瑙河、莱茵河、易北河等 2.河流之间都有运河相连,形成密集的水运网

(四)生物

温带落叶阔叶林,草原,南部多喜光植物 (五)资源:煤炭和钾盐丰富

三、经济地理特征

(一)人口

人口稠密,白色人种,德意志民族,信仰基督教,城市化水平高,中小城市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二)农业

北德平原:地势平坦,气候阴冷,降水多,热量不足,土壤贫瘠,经营粗放,畜牧业为主,部分耐寒作物,如大麦、黑麦和马铃薯

南部高原山地:南部气温高,日照多,土壤较好

河谷地带:葡萄、烟草、水果、啤酒花;

高山地带:森林、牧场

(三)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经济实力最强

发展条件:丰富的煤炭;便利的水路运输;雄厚的科技;广阔的市场,劳动力素质高,

工业部门:老工业部门:煤炭、钢铁、化学、机械制造

新兴工业部门:宇航、飞机制造、微电子等

工业中心:鲁尔区(联系鲁尔区兴盛、衰落的原因和整治的措施,参见高中必修下册)

(四)城市

柏林:首都,最大的城市

汉堡:最大的港口和造船中心

法兰克福:最大航空港,铁路枢纽,化工城市,欧洲中央银行所在地,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

慕尼黑;斯图加特:新兴工业城市

大洋洲

一、范围位置

(一)位置

经纬度位置:热带和南温带(25?N-50?S);经度(110?E-180-140?W)

海陆位置:澳大利亚大陆及周围岛屿,印度洋太平洋之间

(二)范围

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几内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

二、概况

1.面积最小的大洲,人口最少的大洲(南极洲除外)

2.人种:白种人为主,移民多

3.交通:战略地位重要(亚洲同美洲来往的补给站;海底电缆交汇处)

澳大利亚

一、范围和位置

经纬度位置:南回归线穿过中部(120?E-150?E)海陆位置:澳大利亚大陆,西、南印度洋,东、北太平洋

(二)范围

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岛屿 768万km2

二、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平原高原为主

东部:大分水岭

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两侧高,中间低,形成承压水构造,盐度高(流经含水层距离长,溶解了一些盐类物质),不宜灌溉,可作牲畜饮水

西部:高原(低矮200-500m)

(二)气候:半环形分布

南回归线附近中西部为内半环:热带沙漠气候

中半环:回归线以北,热带草原气候;以南,亚热带草原气候

沿海地区的外半环:热带雨林、亚热带湿润、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

(三)水文:河湖稀少

墨累河:源于大分水岭西侧,重要支流为达令河,向西南注入印度洋(河口地中海)

艾尔湖:本州最低处-16m

(四)生物

北半环森林—中半环草原—内半环荒漠

特有动物:鸸鹋、袋鼠、鸭嘴兽(长期孤立、缺乏交流,自然条件较单一)

(五)资源:草场广阔 矿产:煤、铁、铝土、锰丰富

三、经济地理特征

1.人口:地广人稀(2人/km)白色人种,英国移民后裔,基督教,城市化水平高

2.农业:混合农业,大量出口小麦和羊毛

条件:平原气候、水源、交通、土地租金低、地广人稀、市场

优势:良性生态系统;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灵活,对市场适应性强

3.工业:采矿、冶金、机械、化学、纺织(煤、铁矿石出口)

4.城市:堪培拉(政治中心)、悉尼(最大城市、港口)、墨尔本(第二大城市)帕斯(西南部,地中海气候)

美 国

一、位置和范围

(一)位置:

纬度:本土以北温带(30?N-50?N)为主,阿拉斯加亚寒带、寒带,夏威夷热带

海陆;北美洲中部,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接墨西哥湾

(二)范围:本土(48个州和一个特区)、阿拉斯加、夏威夷;第四大国

二、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平原为主,山地为辅,

山地:西部落基山、海岸山、内华达山(山间高原盆地)、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

平原:中部大平原和密西西比河大平原

(二)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1.温带大陆性气候 2.温带草原气候

3.亚热带湿润气候;夏季较热,降水较多,冬季温和少雨

4.地中海气候 5.温带海洋性气候

(三)水文:河湖众多,水量大

1.五大湖(参见北美)

2.密西西比河:发源于五大湖附近,注入墨西哥湾,世界第四长河和大河,支流众多与五大湖有多条运河相通,联成一个庞大的内河航运系统,航运便利;中南部主要灌溉水源;支流水力丰富

3.科罗拉多河:源出落基山脉,主要依靠冰雪融水补给,流经干旱与半干旱区, 注入加利福尼亚湾,为灌溉农区提供了宝贵的水源

(四)资源——矿产、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丰富,煤、石油、天然气、铜、铁等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煤——阿巴拉契亚山脉附近 石油——墨西哥湾沿岸 铁——五大湖沿岸

三、人文地理概况

(一)人口

移民国家,人口2.7亿,白色人种为主,黑种人13%华人和华侨165万城市化水平高(70%以上),东北部人口稠密,西部高原人口稀疏人口有从东北部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迁移

(二)农业:发大的现代化农业,农产品的输出量大

1.发展条件:耕地广(1/10全球),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市场广阔,机械化程度高,科学育种

2.主要农产品:小麦、大豆、玉米、棉花、烟草、乳肉产量居世界前列

热带经济作物需要进口

3.农业发展特点

农业生产现代化:科学育种、机械化生产、效率高,产量大

农业生产专业化:据自然条件和市场需要划分

玉米带(密西西比河上游平原)小麦区(大平原北部和中部)

棉花带(密西西比河下游平原及大平原南部)

乳畜带(东北部)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西部山区)

农业发展模式:商品谷物农业

(三)工业:工业产值最大,同时进口消费品量也最多,外贸进口大于出口

1.发展条件: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发达,资源丰富,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

2.工业分布:

东北部地区:煤铁资源丰富,水运便利;

全国的钢铁、汽车、化学等工业

中心:芝加哥、匹兹堡、布法罗等;还有重要工商业中心——纽约;首都

——华盛顿、费城等

南部地区:石油丰富,气候温暖,环境洁净,科技水平高,交通便利

石油、飞机、宇航、电子等工业区

休斯敦是石油和宇航中心

西部地区:太平洋沿岸,环境优美、气候温和,交通便利

宇航、电子飞机制造

中心:旧金山(硅谷)洛杉矶(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华人聚集

(四)城市:形成巨型城市带:大西洋沿岸、五大湖沿岸

(五)运输:铁路运输以东西向为主,航空运输和水运均发达

巴西

一、位置和范围 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二、自然地理概况;

地形:1/3平原,2/3高原 气候:热带雨林,草原气候

水文:亚马孙河

资源:铁、热带雨林:世界森林资源的30%,调节气候,生物资源的宝库

热带雨林的危机——破坏:

一是外国公司雇佣本地农民大面积伐木,二是掠夺式迁移农业

危害:动植物资源遭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全球气候变暖

措施:严禁纵火开荒、限制原木出口、建自然保护区

三:社会经济概况

(一)人口:90%在东部沿海(气候温和,交通便利)人种复杂,葡萄牙语,天主教

(二)农业:雨林迁移农业 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园:咖啡(产量第一)、甘蔗、香蕉、剑麻

小麦需要进口

(三)工业

条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科技较发达

部门:钢铁、汽车、造船、飞机制造、核电、通信、电子等 分布: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能源:缺煤少石油,但水能资源丰富(90%水电)

(四)城市

巴西利亚:高原新城,政治目的,环境优美

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四、其他国家(关键字)

墨西哥:高原 玉米 石油 白银 玛雅文化 仙人掌 墨西哥城

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 布宜诺斯艾利斯

智利:国土狭长 铜 硝石 圣地亚哥

大洋洲

一、范围位置

(一)位置

经纬度位置:热带和南温带(25?N-50?S);经度(110?E-180-140?W)

海陆位置:澳大利亚大陆及周围岛屿,印度洋太平洋之间

(二)范围

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几内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

二、概况

1.面积最小的大洲,人口最少的大洲(南极洲除外)

2.人种:白种人为主,移民多

3.交通:战略地位重要(亚洲同美洲来往的补给站;海底电缆交汇处)

小兄弟加油好好学!我们很辛苦的找,你们要很努力的学,这样才值得!我只喜欢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祝你好运!~~~~~~~~~黑洞世家让你无法逃避精彩!我的百度文档里有很多高中文科的学习资料!有兴趣看看吧!

有谁知道初二生物地理会考哪些、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而对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思路之一就是城镇化。事实上,中央对城镇化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新一届政府对城镇化的高度定位还是被赋予了“扩大内需的战略性作用”的意义,并被认为是新一届政府推动经济改革的重要方向。推进城镇化是个系统全面、但也很艰辛的计划,因为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而其中人口就业结构将是核心中的核心。提到人口就业结构就不得不提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农民工。

农民工这一群体是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有效载体,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这一群体已经成为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2012年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我国农民工总量达2.6亿人,其中“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和生力军,占到农民工总数的60%左右。新生代农民工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容忽视,该群体游离于城市与乡村两大区域之外,“双重边缘人”现象越来越严重,由于其较强烈的脱离农村、进入城市社会的意愿,使他们既不愿回到农村、又难以融入城市,成为“漂泊的一代”。这样的生存状态造成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正当权利诉求无法妥当实现、民主参与渠道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不能合理表达。他们虽然生活在城市,却形成了一个不同于城市“主流社会”风格的“边缘社会”。当这个“边缘社会”不断扩大,势必对“主流社会”产生强大的冲击,从而会带来隔离、断裂后的紧张、矛盾和失序,建设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也会蒙上阴影。

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基本状况分析

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所谓的新生代农民工是相对于第一代农民工而言的,主要是指“80后”和“90后”进城务工的农业户籍人口。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该群体有其自身新的特点,2011年中华全国总工会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呈现出受教育时间较长,但专业技能较欠缺;过半未婚,生活经历简单;多在东部、沿海地区就业,外出谋求发展动机强烈;多聚集在第二、第三产业;多数从业于外商投资企业。与此同时,其利益诉求也较之以前老一代农民工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等传统的“乡土”观念情结不再强烈,他们不愿回乡务农,更倾向于融入到城市社会生活,更加追求实现自身发展和自我价值。

河南作为国内劳动力输出大省,总人口的71%为农村人口,在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占到70%以上,达1500万人之多。

(一)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

从性别比例看,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占61%,女性占39%。在外出劳动力中,30岁以上的男性占70%,在18-22岁这个年龄段,则女性多于男性,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女性在婚后多要在家里照看儿女和从事农业生产。

从年龄分布看,农民工群体呈现年轻化态势。据统计,河南新生代农民工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就占了5%;18-28岁占到57%;29-35岁占12%;36岁以上占26%。从文化程度上看,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相对高于流出地,但低于流入地。

从受教育程度上看,新生代农民工中以初中文化程度为多,占56%,小学为20%,高中为24%,而在城镇常住人口中,高中及其他的文化程度为55%,初中为38%,小学仅为7%。

此外,统计数据显示,从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务工的地域分布上看,平原较山区多,东部较西部多,尤其是信阳、驻马店、周口等地,外出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村人口中多达20%。

(二)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及社会保障

据共青团河南省委2011年的调查,月收入不足1000元的新生代农民工达30.5%,1001-1800元的占39%,1801-2200元的占14%,2220元以上的占11.5%。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里大多从事的是危难脏重的工种,劳动强度大,经常加班加点。据笔者2012年5月对河南郑州、濮阳、驻马店、南阳300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发现,55%的调查者称没有节假日,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的占46%,91%的调查者称平时加班加点是没有工资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中不仅很难实现与城镇职工的同工同酬,此外在社会保险福利方面也是比较欠缺的,据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的统计,新生代农民工中,由单位或雇主缴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比例分别为5.2%、13.5%、7.1%、2.9%、1.1%。

(三)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物质文化生活

与第一代农民工不同,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城市生活和行为规范,更加认同城市群体的价值观,他们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更倾向于城市人,而不是农民身份。新生代农民工在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上更加追求城市化和现代化,他们对闲暇时间的安排更为丰富,除了看电视,听广播,他们会经常光顾网吧、看**,到迪厅、酒吧、卡拉OK厅等娱乐场所,从信息化消费状况的调查显示,他们当中超过半数以上的人会经常去网吧,或是配有智能上网手机,这些都较上一代农民工更加具备融入城市的条件。此外,他们更加注重自我提升与职业可持续发展,他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金钱去学习新技术,进行技能培训。在居住方式上,根据调查的相关资料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居住在单位宿舍的比例高达44%,居住在工地工棚和生产经营场所的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6.5%和8.2%,租房居住的比例为36%,此外,只有极少部分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购买自住房。该调查同时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在务工地改善住房有强烈的期待,22.9%的人期望政府建设专门的农民工公寓,20.1%的人期望政府放开购买政策性住房的限制,17.1%的人期望单位提供更舒适卫生的集体宿舍,16.3%的人期望单位提供住房补贴,12.6%的人期望单位缴纳住房公积金,11.1%的人期望政府改善外来人口集聚区的生活环境。

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分析

利益在本质上属于社会关系范畴。由于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因此有多种多样的利益。对利益的追求,形成人们的动机,成为推动人们活动的动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曾指出,把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是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变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农民工群体中的新生主力军,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之一,由于其处在社会结构调整、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的利益诉求得到应有的表达和保障是“十二五”规划中的题中之义,也是社会、企业的职责所在。

(一)提高薪资待遇并规范劳动合同的诉求

经济利益诉求是新生代农民工首要的利益诉求。随着CPI物价指数的不断上涨,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中华全国总工会对全国25个城市(区)1000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整体月收入仅为城镇企业职工的58%,比传统的农民工低167元。5.4%的新生代农民工明确表示其工资水平未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在与企业发生过劳动争议的新生代农民工中,32%的人认为“劳动报酬”是引发争议的最重要因素。此外,由于制度环境,很多企业用工不规范,再加之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的特点,导致企业与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合同签约率并不高,即便是签订合同,多数合同只是约定了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没有具体的标明月工资数额。

(二)加强劳动安全保护并普及社会保险的诉求

社会上许多企业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处于降低人工成本的考虑,既没有对农民工提供必要的岗前安全培训,又不注重改善工作场所环境,生产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一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也经常漏发,甚至不发,职业安全隐患较多。调查显示,36.5%的新生代农民工面临高温、低温作业问题,41.3%的人的工作环境中存在噪音污染,36%的人的工作环境存在容易伤及肢体的机械故障隐患,存在粉尘污染问题的为34.7%,从以上数据中了解到,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环境总体水平一般偏差,尤其是建筑业、采掘业、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工作环境不容乐观。

近年来,在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背景下,尽管各种法律、政策都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做出了明确规定,比如涉及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涉及到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职业病防治法》、《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涉及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等,但在现行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农民工的就业、住房、医疗等社会保障权利并没有完全得到真正的落实,现实是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十分的薄弱,甚至最基本、最迫切需要的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投保率都比较低。由于新生代农民工主要分布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认为,如果按照城镇企业社会保险办法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会加重企业的经济负担,而一些地方政府迫于财政压力,对这种行为采取放任态度,甚至有的地方招商引资部门把不参加社会保险作为吸引投资的优惠政策。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9月,我国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者占农民工总人数比重,分别仅为17.8%、19.7%、10.4%和28.0%。换言之,将来无法领取养老金的农民工约有两亿人。

(三)平等享受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诉求

新生代农民工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欲求,甚至人生态度等方面与传统农民工有较大的差异,这也导致他们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更高需求,他们认同城市文化,渴望市民待遇,但在二元社会体制尚未打破的今天,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交、生活并不能真正的融入到城市社会活动中来,他们也不能与城市居民一样平等的享受公共服务体系,这种不平等不仅体现在社会福利待遇方面,而且体现在住房、医疗、就业、孩子上学等社会服务的获取上,这些现实问题成为这一群体实现阶层向上流动时难以突破的“玻璃天花板”。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住房问题是构建新型城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城镇化是推动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它能有效拉动市场需求,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像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一些发展中国家,面对大量涌入城市的外来人口,并没能够提供稳定的工作和良好的居所,逐渐形成的庞大的贫民窟已成为城市难以根治的恶疾。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是其现实生存的一大瓶颈,一项调查显示,是否有住房已成为新生代农民工择偶条件最重要的考量标准,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倾向于城市生活,他们希望能够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待遇,被真正纳入到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之中,如何能够使该群体实现真正的“住有所居”已成为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改善的重要目标。

2003年教育部等六部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流入地政府负责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并减免有关费用,做到费用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2006年新修订的教育法对此也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各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悬殊较大,除了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普遍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很多还不能完全按照就近原则入学,这便给农民工及子女带来了很多的不便,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出于无奈,只好把孩子送往城郊结合部,教学力量相对薄弱的学校。这些学校无论在教学经费、教学设施、还是师资力量水平上都不高,这便造成了农民工子女教育过程的公平缺失。关于构建和谐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体系的思考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不仅注重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同时也更加期待共享全方位的社会公共服务,在利益表达方式上,也更加注重自身群体的参与性与主动性,因此,这一群体的利益表达及诉求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应把握统筹城乡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治大局,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契机,以薪酬调整和社会保障为核心,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构建政府、社区、企业和个人多渠道、多维度的利益诉求保障体系。

(一)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薪酬机制

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薪酬的正常支付、持续增长、共决机制,加强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劳动监察力度,国家统计局2010年7月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将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以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为基点,在劳资关系中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要在新生代农民工集中就业的中小企业为试行点,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建立“政府+行业+企业+个人”的四方薪酬确定模式,在政府确定最低工资底线的基础上,由行业制定大体工资标准,企业和个人共同协商决定工资增长比率。

(二)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

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扩大农民工参保面,真正落实各项社会保险政策。政府有关部门应通过行政监察等手段,重点督促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农民工的参保工作,逐步合理提高保障水平针对目前该群体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频发的状况,应进一步扩大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参与面;在农民工医疗保障机制方面,针对该群体普遍存在的看病难,逐步推行大病救治机制和医疗保险跨地区转移支付政策;此外,考虑到农民工在城市安家落户难的问题,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利用城市改扩建,城中村改造等机会,多渠道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居住条件,同时要加大公租房建设力度,扩大公租房租住范围,让新生代农民工享有城镇居住的便利条件,积极探索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此外,政府要注重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降低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门槛,对在转学、择校方面存在的困难,有关部门要积极予以协调。

(三)鼓励开展稳妥的户籍制度改革

鼓励开展稳妥的户籍制度改革,降低户籍歧视所带来的社会负效应,逐步剥离附加在户籍上的住房、子女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河南省各地城市应充分考虑公共服务资源的供给能力,以及政府财政的支付能力,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尤其是中小城市及各地县城,要进一步推动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户进城,引导农村居民向城镇有序转移,逐步消除农民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最终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

(四)合理引导并积极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社区管理

合理引导、积极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社区管理,应本着公平对待、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管理理念,在相对集中的区域,由政府主导,依托各界力量,为新生代农民工建立专门社区,把新生代农民工纳入所在社区的管理与服务范围,由防范式的社区管理向服务型的社区管理转变,应依托社区的民政、劳动、教育、卫生、治安等服务平台,使包括农民工在内的社区成员平等的享受到社区服务,加快建设社区文化设施,将社区服务有针对性的延伸和拓展,开展有针对性的知识普及、法律宣传、技能培训等,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享有更多话语权,多提供易于为广大农民工接受的有效的政治参与形式,如城市社区选举、听证会、农民工工会等,此外同时扶持各类“虚拟社区”和自治性社会组织,把新生代农民工纳入“组织状态”,并帮助其主动融入社区、融入城市,找到心灵归属。

(五)促进利益表达渠道的多样化发展

利益表达渠道作为利益表达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桥梁和中介,渠道的通畅直接关系到利益表达主体有效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前提。信访是农民工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之一,要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加强信访干部的素质培养,使信访工作法制化、有序化,充分发挥信访工作调节器和稳定器的作用。此外,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日益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的新平台,与传统的利益表达渠道相比,网络渠道具有诉求主体的多元化、议题广泛化、表达尖锐化等特点,因而在现实运作过程中,会导致利益表达的相对有限性,因此在使用网络渠道时应清醒认识,做到扬长避短。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帮忙整理以下八个国家的自然、人文、经济、政治

第一节、美国

1、位置与领土:P82图9.5

⑴、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纬度位置――主体位于北温带。夏威夷位于热带,阿拉斯加大部分位于寒带和亚寒带

⑵、领土由本土和阿拉斯加,夏威夷(海外州)三部分组成。

⑶、陆上邻国:南临墨西哥,北临加拿大。

2、移民国家

⑴、居民主要是欧洲白人移民的后裔,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是非洲人的后裔。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里。美国境内的华人、华侨主要分布在洛杉机和旧金山。印第安人是美国的土著居民。

各国移民移入美国后,经过长时间的融合,在语言、文化和生话方式等方面渐趋一致,形成统一的美利坚民族。

⑵、城市:①、首都-华盛顿;

②、最大城市(联合国总部)—-纽约;

③、太平洋沿岸最大的城市、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机(好莱坞和迪斯尼乐园); 

④、有“硅谷”分布的城市-——旧金山;   

⑤、芝加哥-交通中心、美国第三大城市。

⑥、底特律-汽车城;⑦休斯敦――航空城;⑧西雅图――波音城

⑨、匹兹堡-钢铁工业中心。

3、农业地区专业化P82图9.5

⑴、世界农业大国:是世界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

⑵、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生产专门化(农业生产特点)如五大湖附近的乳畜带等,

⑶、地形分布特点:南北纵列分布,有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山,中部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地。

注意: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大的山系。.

⑷、降水量分布特征:降水由东部向西部递减。

⑸、河流:密西西比河是美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第四长河。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其中苏比利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河流和湖泊为农业提供了灌溉水源。

⑹美国农业带的分布是受到气候(气温和降水)、地形、土壤、人口(市场及劳动力)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P85图9.9

4、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⑴、工业分布地区:①、东北部地区(发展最早)-—钢铁、机械、汽车、化工等工业。

②、南部地区(新兴工业区)-—石油、飞机、宇航、电子工业等。

③、西部地区(硅谷分布地区)-—宇航、电子、信息技术等工业。

⑵、工业特点: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在创造产值、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5、能源消耗大国-→环境污染大国

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它发达的工业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的基础上的,因而美国也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所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应该在在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中应担负主要的责任和义务。

第二节、巴西

1、巴西概况:P90图9.18

⑴、巴西是拉丁美洲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⑵、位置:海陆位置――濒临大西洋,是一个临海国。

 纬度位置――巴西绝大部分国土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地处热带,是一个热带国家。

2、 巴西地形特点:主要是平原和高原

巴西气候特点:以热带湿润气候为主,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植被特点: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分布广泛。

⑴、亚马孙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该地区是常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被称为地球之肺),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⑵、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该地区是热带草原气候。

⑶、亚马孙河:由西向东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第二长河,也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3、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⑴、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⑵、巴西主要工业部门和工业分布:巴西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水平较高,钢铁、机械、食品工业较发达。

工业分布:巴西的重工业多分布在东南部邻近铁矿和海上交通便利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地区,工业分布不平衡。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气候温和湿润、交通便利,人口集中,有充足的劳动力,开发较早。

⑶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蔗糖、香蕉、剑麻的产量居世界首位,牛肉大量出口。

⑷、丰富的资源:铁矿丰富;水能资源丰富(世界最大水电站---尹泰普水电站)。

4、热带雨林的危机:

⑴、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P95图9.25

A、 调节全球气候;B、为全球提供新鲜的空气;C、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

D、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E、提供良好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F、提供木材。

⑵、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受破坏的原因及产生的后果:P95-96文字部分

破坏的原因:A、为了兴建亚马逊横断公路等数条干线公路,许多受雇于外国公司的伐木者,把公路沿线的优良木材席卷而去。B、为了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牧场,人们不惜把大片的森林化为乌有;C、本国垦荒的贫苦农民,采用原始的刀耕火种的方法,在公路两旁肆意砍倒数木,开垦种地。

产生的后果:森林遭受破坏,水土严重流失,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5、人口和城市:⑴、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北部、西部、中部人口稀少。

分布不均原因:人口分布受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巴西东南部自然条件优越,工商业发达,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⑵、居民主要是白种人和混血人种,通行葡萄牙语。居民多信奉天主教。

⑶、城市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且大城市十分集中。

⑷、巴西城市人口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

⑸、城市化的影响及带来的问题:城市化可以给人们带来财富和繁荣,但是人口高度集中,又会带来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资源紧缺、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就业紧张、污染严重、犯罪增多等。

最大的城市——圣保罗;最大港口和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首都——巴西利亚。

第十节、极地地区

1、北级地区 P100图10.1

⑴、位置和范围: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一些岛屿(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⑵、位置特点:位于地球的最北端,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跨经度最多的一个地区。

⑶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黄种人)和拉普人。

2、南极地区

⑴、位置和范围: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围的海洋。P100图10.1

⑵、位置特点: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跨经度最多的一个地区。

3、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海陆分布状况:P103活动1第⑵小题。

⑴、北极地区中心大洋:北冰洋;

⑵、环绕南极大陆的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P104活动2。

结论:南极比北极地区更冷,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 原因:a.南极洲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纬度高,地面接受太阳光热少; b.南极洲平均海拔较高; c.大部分被冰雪覆盖,冰雪对阳光有较强反射; d.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海陆物理性质不同。

4、P104活动3----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比较表: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海陆状况 中间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 中间是北冰洋,周围是亚洲、欧洲、北美洲的陆地和岛屿

气候状况 气温低(冰雪高原)、降水少(白色沙漠)、风力大(风库) 终年冰封

代表动物 企鹅 北极熊

注意:南极地气候三大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但南极地区与北极相比在自然环境上:①、冷极;②、冰雪高原;③、冰山;④、白色沙漠――气候干燥;⑤、风库;

⑷、中国在南极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

5、《南极条约》的建立、内容和作用:

建立: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内容:《南极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南极的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进行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放射性废物等。

作用:《南极条约》的签署,对缓和有关国家对南极的领土纷争,促进各国在南极考察方面的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 本

一、位置范围及重要地理事物

位置:纬度:北温带(30°N—45°N) 海陆: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范围:北海道、本州、四国、四大岛及诸多小岛组成的群岛国家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山地丘陵为主(3/4),沿海地带分布着狭小平原,关东平原最大;

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活火山,最高)——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2.气候: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温和,降水较多;夏季凉爽,降水

丰富)

3.河流:短小且水流湍急(原因:降水多,山地多,国土狭小)

4.生物:温带落叶阔叶林、森林覆盖率高(75%)

5.资源:森林、水利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

三、人文经济地理特征

1.人文 (1)人口众多,1.2亿,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人口素质高

(2)种族:**人种,大和民族 (3)宗教:佛教为主,部分基督教

(4)食品:主食稻米,副食:渔产品

2.经济

(1)农业—发达

种植业:平原狭小,人多地少,稻米单产高,可自给

措施:小型农机具;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培育良种等

渔业发达:远洋、近海捕捞和近海养殖发达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形成著名的北海道渔场

其他:丘陵种果蔬,但仍需大量进口

(2)工业—发达,仅次于美国

发展条件:有利条件:丰富且高素质的劳动力;较高的科技水平、便利的海运条件

不利条件:工业原料、能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

发展模式:外向型经济——进口原料(煤:中国、澳大利亚;石油:中东;铁:巴

西、澳大利亚、印度)、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主要外贸对象:美国,亚洲和西欧

工业区: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和濑户内海工业带:京滨、名古屋、阪神、

北九州、濑户内工业区(多优良港湾,便于海运)北九州为“硅岛”

评价:日本工业虽发达,但是原料过分依赖进口,产品依赖出口,经济具有脆弱性

(3)城市:首都:东京

港口或工业城市:神户、横滨(最大对外贸易港)名古屋、福山、大阪、北九州!

印 度

一、位置与范围

(一)位置

纬度位置:热带及北温带(大部分在10°N-35°N,70°E----95°E)

海陆位置:喜马拉雅山以南的亚洲部分,南到印度洋,西有阿拉伯海,东接孟加拉湾

(二)范围:七个国家一个地区

二、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形:三大地形区

北部山地——主要为喜马拉雅山 中部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南部高原——德干高原、东西高止山脉、沿海平原

(二)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旱季为10-次年5月(10---次年2月为凉季、3—5月为热季),雨季为6-9月,受地形影响气温比同纬度偏高(北面山地阻挡冬季寒冷气流),

雨极—乞拉朋齐(夏季风,迎风坡)

西北部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于印度沙漠,冬季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夏季风西南风无法到达

历史上对森林的破坏

(三)水文

受季风气候影响,河流流量较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1.恒河:源于喜马拉雅山,流经印度西北部,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恒河三角洲是南亚最大的三角洲恒河中游的瓦拉纳西是印度教的圣地

2.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支流,上游为雅鲁藏布江

三、社会经济概况

(一)人口

人口第二大国:人口超过10亿;白色人种;人口增长快;多民族国家,居民大多数信奉印度教

(一)农业

1.发展有利条件:耕地面积大(国土一半);土壤较为肥沃(农耕历史悠久);热量水分充足

不利条件: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得早去得晚——涝灾;夏季风弱,或来得晚去得早——旱灾) 3.分布:气候和地形直接影响作物的分布

降水北部大致由西向东增多;南部半岛沿海降水多,内地降水少

小麦喜温耐旱——恒河中上游、德干高原西北部 棉花喜温耐旱——德干高原西北部

水稻喜温喜水——沿海平原和恒河平原中下游 茶喜温喜雨厌水——东北部山地迎风坡

黄麻喜温喜雨喜水——东北部恒河平原下游

4.农业改革

(1)关于绿色革命:

背景:人口过多,旱涝频繁,农业不稳定

核心:推广先进的耕作制度(变旱地为水田,变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和高产良种

效果:粮食产量大大提高,在正常年份可自给

(2)白色革命:20世纪80年代,提高牛奶产量,增加国民营养,改善国民体质

(3)蓝色革命:发展海洋水产业

俄 罗 斯 (一)位置:北温带为主,北部北寒带(50?N-70?N)经度位置:30?E-180?

海陆位置:欧洲东部,亚洲北部,东临波罗的海,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与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等国接壤

(二)范围

欧洲部分1/4,人口3/4;亚洲部分3/4,人口1/4,地跨亚欧两洲的欧洲国家

二、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比较平坦,平原和高原面积大(主要地形区及界线)

(二)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较少,略集中在夏季)

1.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地区 2.温带季风:东部太平洋沿岸

3.温带草原气候:西南地区 4.地中海气候:黑海沿岸

5.极地气候:北极圈内

(三)水文

1.伏尔加河:发源于东欧平原,注入黑海,全长3600千米,欧洲第一,水能丰富,航运便利,有运河与顿河相连,通向黑海

2.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发源于南部山地,向北入北冰洋,水量丰富,冰期长,秋末冬初,冬末春初有凌汛,下游沼泽广布,永久冻土层

3.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1600m)

(四)生物:温带草原、亚寒带针叶林带

(五)资源:极为丰富,森林、草原、水能、水资源和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石油:秋明油田、第二巴库, 铁:库尔斯克,煤:库兹巴斯

三、社会经济概况

(一)人口

1.5亿,集中在东欧平原,白色人种,俄罗斯族为主,基督教,素质较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二)农业:受气候因素的影响产量不稳定,需进口

1.分布:东欧平原和南部顿河流域

2.农产品:小麦、甜菜、马铃薯、向日葵、亚麻等

(三)工业:重工业为主

1.条件:丰富的资源和雄厚的科技力量

2.分布: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机械、化学、轻工业

乌拉尔工业区——钢铁、机械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四)城市

首都——莫斯科:最大城市,最大综合性工业中,最重要交通枢纽,政治和文化中心

(红场、克林姆林宫)

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沿岸的海港,第二大城市

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海港

摩尔曼斯克——北冰洋沿岸,终年不冻港

德国

一、位置和范围

(一)位置

经纬度位置:北温带(47 ?N—54 ?N ,10 ?E)

海陆位置:欧洲中部,北临北海,波罗的海;陆上和9个国家接壤

交通位置:欧洲陆上“十字路口”水陆交通便利

二、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南高北低

北部北德平原,中部谷地宽阔的山地;南部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

(二)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

北德平原海洋性更强,冬季阴冷,夏季温凉,降水更多

南部高原山地,纬度低,河谷地带,日照时间长,气温较高

(三)水文:河流多,水量大,航运便利

1.多瑙河、莱茵河、易北河等 2.河流之间都有运河相连,形成密集的水运网

(四)生物

温带落叶阔叶林,草原,南部多喜光植物 (五)资源:煤炭和钾盐丰富

三、经济地理特征

(一)人口

人口稠密,白色人种,德意志民族,信仰基督教,城市化水平高,中小城市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二)农业

北德平原:地势平坦,气候阴冷,降水多,热量不足,土壤贫瘠,经营粗放,畜牧业为主,部分耐寒作物,如大麦、黑麦和马铃薯

南部高原山地:南部气温高,日照多,土壤较好

河谷地带:葡萄、烟草、水果、啤酒花;

高山地带:森林、牧场

(三)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经济实力最强

发展条件:丰富的煤炭;便利的水路运输;雄厚的科技;广阔的市场,劳动力素质高,

工业部门:老工业部门:煤炭、钢铁、化学、机械制造

新兴工业部门:宇航、飞机制造、微电子等

工业中心:鲁尔区(联系鲁尔区兴盛、衰落的原因和整治的措施,参见高中必修下册)

(四)城市

柏林:首都,最大的城市

汉堡:最大的港口和造船中心

法兰克福:最大航空港,铁路枢纽,化工城市,欧洲中央银行所在地,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

慕尼黑;斯图加特:新兴工业城市

大洋洲

一、范围位置

(一)位置

经纬度位置:热带和南温带(25?N-50?S);经度(110?E-180-140?W)

海陆位置:澳大利亚大陆及周围岛屿,印度洋太平洋之间

(二)范围

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几内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

二、概况

1.面积最小的大洲,人口最少的大洲(南极洲除外)

2.人种:白种人为主,移民多

3.交通:战略地位重要(亚洲同美洲来往的补给站;海底电缆交汇处)

澳大利亚

一、范围和位置

经纬度位置:南回归线穿过中部(120?E-150?E)海陆位置:澳大利亚大陆,西、南印度洋,东、北太平洋

(二)范围

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岛屿 768万km2

二、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平原高原为主

东部:大分水岭

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两侧高,中间低,形成承压水构造,盐度高(流经含水层距离长,溶解了一些盐类物质),不宜灌溉,可作牲畜饮水

西部:高原(低矮200-500m)

(二)气候:半环形分布

南回归线附近中西部为内半环:热带沙漠气候

中半环:回归线以北,热带草原气候;以南,亚热带草原气候

沿海地区的外半环:热带雨林、亚热带湿润、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

(三)水文:河湖稀少

墨累河:源于大分水岭西侧,重要支流为达令河,向西南注入印度洋(河口地中海)

艾尔湖:本州最低处-16m

(四)生物

北半环森林—中半环草原—内半环荒漠

特有动物:鸸鹋、袋鼠、鸭嘴兽(长期孤立、缺乏交流,自然条件较单一)

(五)资源:草场广阔 矿产:煤、铁、铝土、锰丰富

三、经济地理特征

1.人口:地广人稀(2人/km)白色人种,英国移民后裔,基督教,城市化水平高

2.农业:混合农业,大量出口小麦和羊毛

条件:平原气候、水源、交通、土地租金低、地广人稀、市场

优势:良性生态系统;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灵活,对市场适应性强

3.工业:采矿、冶金、机械、化学、纺织(煤、铁矿石出口)

4.城市:堪培拉(政治中心)、悉尼(最大城市、港口)、墨尔本(第二大城市)帕斯(西南部,地中海气候)

美 国

一、位置和范围

(一)位置:

纬度:本土以北温带(30?N-50?N)为主,阿拉斯加亚寒带、寒带,夏威夷热带

海陆;北美洲中部,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接墨西哥湾

(二)范围:本土(48个州和一个特区)、阿拉斯加、夏威夷;第四大国

二、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平原为主,山地为辅,

山地:西部落基山、海岸山、内华达山(山间高原盆地)、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

平原:中部大平原和密西西比河大平原

(二)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1.温带大陆性气候 2.温带草原气候

3.亚热带湿润气候;夏季较热,降水较多,冬季温和少雨

4.地中海气候 5.温带海洋性气候

(三)水文:河湖众多,水量大

1.五大湖(参见北美)

2.密西西比河:发源于五大湖附近,注入墨西哥湾,世界第四长河和大河,支流众多与五大湖有多条运河相通,联成一个庞大的内河航运系统,航运便利;中南部主要灌溉水源;支流水力丰富

3.科罗拉多河:源出落基山脉,主要依靠冰雪融水补给,流经干旱与半干旱区, 注入加利福尼亚湾,为灌溉农区提供了宝贵的水源

(四)资源——矿产、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丰富,煤、石油、天然气、铜、铁等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煤——阿巴拉契亚山脉附近 石油——墨西哥湾沿岸 铁——五大湖沿岸

三、人文地理概况

(一)人口

移民国家,人口2.7亿,白色人种为主,黑种人13%华人和华侨165万城市化水平高(70%以上),东北部人口稠密,西部高原人口稀疏人口有从东北部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迁移

(二)农业:发大的现代化农业,农产品的输出量大

1.发展条件:耕地广(1/10全球),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市场广阔,机械化程度高,科学育种

2.主要农产品:小麦、大豆、玉米、棉花、烟草、乳肉产量居世界前列

热带经济作物需要进口

3.农业发展特点

农业生产现代化:科学育种、机械化生产、效率高,产量大

农业生产专业化:据自然条件和市场需要划分

玉米带(密西西比河上游平原)小麦区(大平原北部和中部)

棉花带(密西西比河下游平原及大平原南部)

乳畜带(东北部)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西部山区)

农业发展模式:商品谷物农业

(三)工业:工业产值最大,同时进口消费品量也最多,外贸进口大于出口

1.发展条件: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发达,资源丰富,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

2.工业分布:

东北部地区:煤铁资源丰富,水运便利;

全国的钢铁、汽车、化学等工业

中心:芝加哥、匹兹堡、布法罗等;还有重要工商业中心——纽约;首都

——华盛顿、费城等

南部地区:石油丰富,气候温暖,环境洁净,科技水平高,交通便利

石油、飞机、宇航、电子等工业区

休斯敦是石油和宇航中心

西部地区:太平洋沿岸,环境优美、气候温和,交通便利

宇航、电子飞机制造

中心:旧金山(硅谷)洛杉矶(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华人聚集

(四)城市:形成巨型城市带:大西洋沿岸、五大湖沿岸

(五)运输:铁路运输以东西向为主,航空运输和水运均发达

巴西

一、位置和范围 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二、自然地理概况;

地形:1/3平原,2/3高原 气候:热带雨林,草原气候

水文:亚马孙河

资源:铁、热带雨林:世界森林资源的30%,调节气候,生物资源的宝库

热带雨林的危机——破坏:

一是外国公司雇佣本地农民大面积伐木,二是掠夺式迁移农业

危害:动植物资源遭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全球气候变暖

措施:严禁纵火开荒、限制原木出口、建自然保护区

三:社会经济概况

(一)人口:90%在东部沿海(气候温和,交通便利)人种复杂,葡萄牙语,天主教

(二)农业:雨林迁移农业 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园:咖啡(产量第一)、甘蔗、香蕉、剑麻

小麦需要进口

(三)工业

条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科技较发达

部门:钢铁、汽车、造船、飞机制造、核电、通信、电子等 分布: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能源:缺煤少石油,但水能资源丰富(90%水电)

(四)城市

巴西利亚:高原新城,政治目的,环境优美

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四、其他国家(关键字)

墨西哥:高原 玉米 石油 白银 玛雅文化 仙人掌 墨西哥城

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 布宜诺斯艾利斯

智利:国土狭长 铜 硝石 圣地亚哥

大洋洲

一、范围位置

(一)位置

经纬度位置:热带和南温带(25?N-50?S);经度(110?E-180-140?W)

海陆位置:澳大利亚大陆及周围岛屿,印度洋太平洋之间

(二)范围

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几内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

二、概况

1.面积最小的大洲,人口最少的大洲(南极洲除外)

2.人种:白种人为主,移民多

3.交通:战略地位重要(亚洲同美洲来往的补给站;海底电缆交汇处)